Panel:獸迷社群的發源地

Rascal
Apr 5, 2022

--

” Panel ”是什麼?

Panel 是一個在歐美國家的大型粉絲聚會(fan convention)中非常主流、常見的一種活動。目前沒有能夠準確對應的中文字彙,在一般字典上譯為「專家小組」或「研究團隊」等字彙,皆不符合歐美粉絲社群在使用 ” Panel ” 一詞的意涵,因為 ” Panel ” 是粉絲們為了籌辦活動而挪用的特殊用字,而粉絲實踐的樣態早就超出了這個字原有的涵義,就與 ” Furry ” 原先的意思也並非「獸/獸人」一樣。在此就不針對翻譯問題做過多討論。

而獸無限以「自發交流活動/交流會」來稱呼類似的活動形式,我自己認為「自發交流活動」比較接近於” Panel ” 在歐美獸聚的實踐模式。但台灣獸聚(不論哪場活動)給我的感覺比較像是「講座(lecture)」類型的活動,上對下的感受比較明確(有固定的主持人、講者;參與者發言權有限),而且活動安排上更為正式,而不像是「嘿我對△△△有興趣,我想要在獸聚裡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的這種感覺。

簡單來說,” Panel ” 是一場大型活動中的「場次」,同一個時段有各式各樣的 ” Panel ” 在進行。活動參與者可以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場次參加。更重要的是,Panel 的進行是由粉絲「自下而上」的自發性發起,而非活動主辦方「由上而下」的主導,此外, Panel 也不像正式活動一般具有組織性,而更像是同好們基於興趣而聚在一起聚會。

Panel 的內容也十分龐雜:講座、同好分享、討論創作、技術交流。簡單來說,只要自己有興趣,而且想在大型活動上與人分享自己的興趣,也想在活動上找到志同道合的圈內人,就可以發起一場 Panel 。Panel 的主題也未必全都限於「獸」相關的要素,以 2019 年的 Anthrocon 中,教導其他參與者如何開實況、創作瑪莉歐遊戲地圖也可以成為一場 Panel 的主題;其他像是,基於同種獸設種族的聚會(如爬蟲類獸迷Scalies的聚會)、使用抖音的獸迷的聚會(我看到的時候也覺得很酷!)也都可以是一場 Panel 的主題。

2019 年 Pawcon 模仿 1988 年在科幻迷聚會 Baycon 舉辦 Furry Party 活動風格的 Panel 海報
2019 年 Pawcon 模仿 1988 年在科幻迷聚會 Baycon 舉辦 Furry Party 活動風格的 Panel

總而言之,只要是獸迷感興趣的內容,都可以自發性地發起活動。且正因為參與者都是獸迷,因此有許多聊天的內梗或是內容都不免俗地會提有獸元素,或是獸圈內共通話題(如:調侃「有錢到可疑」等等;不過最近「panel」也會成為獸圈內梗吧)。這些內梗或共同話題都會讓我們覺得這些活動有別於在獸聚外參與的狀況,因為大家都是圈內人,所以彼此之間也會更有親切感,也有夠在彼此都是獸迷的情況下,一起共同發展興趣。

我稍微在YouTube上搜尋了有關「Furry Panel」的字樣,就有不少活動影片,雖然沒辦法實際參與這些活動,不過透過這些影像紀錄,或許能側面觀察到 Panel 實踐樣態。不過這幾個 Panel 似乎都算是較大的場次,都辦在飯店專用的活動空間,也有些 Panel 可能會辦在飯店房間內。

如果有參與過的朋友想多補充一些國外Panel的樣態,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2012 年 Uncle Kage 的〈媒體上的獸迷(Furry in the Media)〉,比較類似於我們認知的「講座」
2018 年 Anthrocon 的 Fursuiting 101 Panel
2022 Painted Desert Fur Con 的抖音獸迷 Panel

” Panel ”作為獸迷社群的起點

早在1970年代,就有少數對卡通、動漫內的動物角色有高度興趣的粉絲。不過當時在美國,科幻迷是最主要的粉絲社群(有點像是早期FF聚集了所有同人創作者的感覺!),因此,這些對擬人動物(anthropomorphic animals)感興趣的同好就在科幻迷的聚會裡舉辦 “ Furry Party ” ,二次創作《Star Trek》等主流科幻商業作品,將角色改為動物,或者聚在一起觀看卡通,對裡面的擬人動物角色著迷,或是自發性地創作、繪製動物角色;這麼做也引來眾多科幻迷們的不滿,他們無法理解 Furry 為什麼會喜歡擬人化動物,因此告誡他們最好低調一點,否則就滾出科幻迷聚會。

1987 年在科幻迷聚會 Westercon 上舉辦的Furry Party

也由於獸迷的實踐與科幻迷實踐十分迥異,於是後來逐漸分家,促成了 ConFurence zero(1989/1)的舉辦,這也是最早的「獸聚(Furry Convention)」。因此,說 ” Panel ” 讓獸迷們有凝聚認同、建立社群的契機,一點也不為過。只是當時因為獸迷不被科幻迷肯認,而用了 ” Party ”的字彙來進行規避。

ConFurence zero(1989)的紙本傳單

從首場獸聚至今已有超過30年的歷史,至今獸聚也發展出相當成熟的運作模式。以 2019 年 Anthrocon 的活動行程表為例,就可以看出在同一時間,除了官方舉辦的主要活動外,亦有多場 Panel 同時進行,在活動網頁上可以看到活動屬性(例如:藝術創作、獸裝、電玩‧‧‧‧‧‧),也能夠看到參與者的大頭貼,甚至有獸聚為了因應獸聚眾多活動而開發專用App,方便獸迷查詢想參與的活動,或是接收活動資訊,如:Furry Weekend AtlantaFWAEurofurenceEurofurence Convention

Anthrocon 2019 的活動行程表,可以看到同時段有多場不同類型的活動進行

對目前台灣獸聚的想法與意見

也因為這次 FurMIT 拋出了” Panel ”的相關討論,因此我也詢問了一些朋友對目前大型獸聚(不包含同人誌販賣會,如:FurryMosa、人外獸人only)的意見,有些是我在社群網站上公開詢問意見、有些則是我私底下詢問意見,當然除了特意詢問外,在我過去的經驗中,也有與許多朋友討論有關現行大型獸聚的感想,會直接在後文進行描述:

「其實主要就是認親和看獸裝,活動本身對我來說吸引力沒有很大」──狗勾F

「原本以為獸無限是獸圈活動,不過實際參與後發現能真正參與的地方比較沒有(那時候沒有毛,認識的人也不多);聽其他人表示茶會(以茶會毛)的性質會更集中在獸裝上,就沒有想要參與的意願了。」── 貓咪A

「我對獸無限的印象就是毛(獸裝),而且給創作者互相交流的場合也不是很多,頂多是講座和擺攤。」──狐狸P

「沒有剛認識的朋友可以認親,或是一群朋友可以互相取暖的話,基本上就是遠觀知名獸迷玩得很開心,自己只能晃來晃去看看獸裝,就可以回家了。」──貓咪E

上述意見反映出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台灣獸聚給人的印象是以獸裝(fursuit)為主的活動,這個不僅是片面的印象,而是大多數獸迷都肯認的狀況。不論是在制度、空間或是獸迷目前的實踐生態中,都一再強化了「獸裝本位」的意識形態(否則為何有很多新進的獸迷,不惜借錢也要買到一套獸裝?),但實際上獸裝其實只是獸迷實踐的一小環,不知為何在台灣(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變成超級主流的實踐,好像沒有一套獸裝就「不夠獸迷」的感受。

而台灣獸聚給人的「獸裝本位」印象,也導致非獸裝扮演者或是對獸裝興趣不高的獸迷,就很難享受到獸聚的樂趣,或甚至根本不想參加。這點也是前幾天櫻犬拋出 Panel 議題討論後,許多獸迷樂觀其成有活動願意移植 Panel 形式的重要理由──「不管什麼興趣、嗜好,都可以在獸圈內找到同好一起參與,而不會感覺自己被這個社群拋下」。

另外,還有一位資深獸迷給予了很完整的意見:

「正面來看,正因為同好相聚而強化自我及社群認同,會場準備或出現的任何設施、商品、用詞皆能與自己產生連結與共鳴,個體在身心靈舒暢下更能激發創意、帶來歡笑、甚至反向啟發、帶動群體凝聚力。

負面一點就是個體、創作者、商家、活動策劃者都可能因為私慾、利益、名聲、政治而相互競爭、抨擊、霸凌排擠;另外個體也可能乘著活動氣氛衝動行事、違法亂紀,甚者影響圈子形象,引發外界誤解及圈內失和。

但是以上看久倒也習慣了,縱使喧囂不斷,至少這圈子依舊活力充沛,能量仍足以迸出各種火花、足以感到自己確實活著,也就一笑。

如果是要比較各大場次的差異,

獸無限相對保守穩健,雖然較少驚世創舉,組織執行的熟練度感受得出逐年成長,公關與危機處理都不錯,外交上則是常與歐美日獸社群連結交流,外語及翻譯資源較為充沛,可惜這點也因為疫情影響活動舉辦甚鉅。

以茶會毛勇於嘗試,新氣氛新活動都時常令人耳目一新。形象宣傳較為在地,與公家機關合作經驗豐富,配合媒體宣傳,對本土獸文化推廣更為廣茂深刻;但可能因疫情阻隔,本次活動官網沒有看到外語翻譯版本,平日宣傳也較少與他國名流及活動合作,可能較不利外國獸迷參與。

FurMIT 才準備要第二屆,還歸納不出辦展風格,繼續看下去。

最近炒熱 panel 話題應是有意鼓勵獸迷自辦活動,好處是活動外包給民間,便能集中資源,對內強化核心事務的執行。怕就怕台灣獸迷依舊害羞怕事不敢響應,希望順利。

其實各個活動都有各自的特色,風格愈多元,獸迷可以享受更多種體驗、進而提昇參與度及認同感,長遠來看益處良多;如果各自的擁護者、陣營及小圈圈願意收斂一點惡性抨擊,從更為寬廣的視野觀察、享受現有的一切、多點鼓勵與建設性評論,或許整個台灣獸圈會進步更快一點點……吧。

當然我很知足der,現在已經很好了,希望以後會更好」──貓咪H

貓咪H具體指出不同活動的差異與優劣,不論是獸無限、MIT或是茶會,都有獨特的特色,但同時各自也有可以進步的空間。結合網路上的討論,可以發現大部分獸迷對” Panel ”類型的活動抱持著相當正面、期待的評價;也有獸迷為此提出擔憂,擔心 FurMIT 不具備資源來移植 Panel 類型,即便移植了可能也無法呈現如此多元的樣貌,或是根本沒有人願意當出頭鳥主辦活動等等。不過我認為這都是後話,不須過於杞人憂天。

結語:對台灣獸聚的期待

首先,還是要感謝櫻犬與 FurMIT 開啟了有關 Panel 的議題,我才有機會針對這個議題多查了不少資料,對歐美獸聚的實踐有比較具體的認識。也發現有許多獸迷跟我一樣,對於目前獸聚活動主題過於侷限感到較為可惜,因此對於 FurMIT 有意全盤引進 Panel 的活動類型,我個人非常贊成。也希望這一波討論能夠讓其他現有的活動反思該怎麼樣改善活動安排,讓更多獸迷認為「獸聚就像回家」一般,每個人都可以在獸聚中適得其所,找到同溫層和安全的角落,而不是認為「獸聚是屬於特定獸迷參與」的活動

話雖如此,不過接下來才是考驗。由於台灣獸迷社群顯然與歐美獸迷社群有很多基礎差異(如:人數、地理空間等),因此如果要移植這樣的活動到台灣,那該怎麼做?如何做?開放參與者自籌 Panel ,又有多少人願意自發性的籌辦活動?

這些問題背後會牽涉到不同地區獸迷社群的生態(例如:美國地廣,能夠經常性地約出來實體碰面機會不多,於是獸聚成為認識其他獸迷很好的機會;台灣則相反,於是參與獸聚對一些獸迷來說反而是不那麼迫切的粉絲實踐),或是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文化差異對獸迷實踐的影響。但如果這樣的活動形式能夠成功,我認為是對獸迷社群多元包容價值的落實,而不是淪為自我粉飾的口號而已。希望台灣的獸迷聚會活動能夠越辦越好,讓每個獸迷參與活動都不會感到不安,且能找到自己舒適的位置與同伴。

--

--

Rascal

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台聯大亞際文化研究學程碩士,碩士論文《與角色共生:臺灣獸迷社群的賦生與展演實踐》。 email: furryfandom.taiwan@gmail.com